进入官网

共话民族地区繁荣发展!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建言摘录

2020-05-30 06:53

尽责担当 传承文化遗产

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”“倡导全民健身”等内容写入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。围棋在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,也很适合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开展。这次来参会,李国伟经过长期调研,多方征求意见,精心准备了关于推动中国围棋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。

作为全国人大代表、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二级技师、永子非物质文化传承人,李国伟经过上万次的反复实验,攻克了制作“永子”围棋关键性原料配方技术和工艺难题,让失传已久的永子再现人间。多年来,李国伟一边坚持收徒授艺,一边参与研发了60多款永子产品。公司带动社会投资50多亿元,建设了永子棋院、永子棋厂、永子小镇等产业项目,拉动周边5个乡镇10万余人增收致富;吸引2万余人参与学习围棋,市民游客数十万人深入了解围棋文化。

李国伟表示,围棋起源于中国,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。李国伟认为,围棋兼具文化属性、竞技属性、娱乐属性,而且可以超越国界、民族、语言的限制,具有世界意义,与人工智能结合后更彰显出当代价值。现在,中国围棋爱好者接近6000万人,他们活跃在围棋对局室或者网络围棋中,中小学的围棋课也非常普及,围棋申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。建议组织成立申报委员会,抢抓机遇,尽快将中国围棋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陈际瓦委员:

加强民族地区和农村基层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

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,既展现了各级党政部门强大的领导力、动员力,各族人民坚不可摧的凝聚力、团结力,也从侧面暴露了现行公共卫生防疫治理体系的缺陷,如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失衡,特别是民族地区和农村基层防疫资源不足、防控体系薄弱等问题。”全国两会期间,全国政协委员、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陈际瓦提出,加强民族地区和农村基层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,补齐其中存在的短板。

“夯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保障。”陈际瓦建议提升疾控机构行政地位,将其设置为政府直属部门,并赋予相应的行政执法、直接上报疫情、发布疫情信息等权力。充实疾控机构经费保障,严格落实疾控中心财政全额保障制度,对民族地区和基层疾控机构经费缺口,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,提升其大数据信息采集、诊断检测、应急处置能力,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。通过制定合理薪酬制度、增加科研劳务报酬等提高疾控人员待遇,壮大和稳定骨干人才队伍。

“持续推动医疗卫生防疫资源下沉。”陈际瓦提出,加强民族边远地区医卫资源配置,总结中医民族医抗击疫情经验,增建中医民族医或中西医结合三甲医院,提高疫情防控综合实力。加大对县级二级医院支持力度,加强乡镇卫生院、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,在重点乡镇配置重症监护、隔离防护等设施。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卫共同体建设,组织县医院医生“下乡进山”,开展疾病精准防控。实施医疗卫生大中专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和农村基层计划,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。加大乡村全科医生培养力度,适当简化招聘程序。盘活乡镇卫生院编制资源,推进村卫生室人员“乡聘村用”,切实提高乡村医生待遇,加强基层突发疫情防控培训,提升应急处理能力。

“打破属地管理,统筹整合卫健、疾控、海关、公安、边防等部门建立边境疫情联防联控机制,纳入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。针对边境地区防疫任务重的实际,增加对其重大传染病、地方病、慢性病防控的专项转移支付。支持民族边境省份加强对外疾控交流合作,建设国际性公共卫生交流合作中心,开展重点疾病联合防控,切实守护国门公共卫生安全。筑牢民族边境地区卫生防疫屏障。”陈际瓦表示。

阿拉坦仓委员:

大力支持民族地区高端人才引进

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,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,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阿拉坦仓表示,民族教育是各民族交流交融的基础,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》下发以来,民族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。然而,相比内陆、沿海地区,民族地区高校硕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仍然较少。因学科、专业建设滞缓,所培养人才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刚需。而经济欠发达等因素又导致这些高校很难引进高端人才,严重制约民族地区发展。

他建议出台民族教育持续发展新一轮五年规划,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,持续改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,并结合民族地区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增设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,大力支持民族地区高端人才引进,加大资金投入。

马宗保委员:

推动中西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

为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,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自2012年起启动实施“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”,先后有100余所高校入选建设名单,有力地推动了中西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,成效十分显著。

“从前两期建设入选高校名单看,师范类院校只有18所,仅占入选高校总数的13%,而中西部地区现有师范类本科院校80余所。不少高校两次入选建设行列,但尚有许多基础较好、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一直未能进入建设行列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宁夏师范学院院长马宗保说,加上多年来高等教育经费主要向“985”“211”建设高校和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倾斜,其他地方院校获得的办学资源偏少,基础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改善,内涵发展不足,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不明显。

马宗保建议,实施新一轮“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”中,应力争覆盖更多地方高校,重点向师范类院校倾斜,切实提高新时代卓越教师培养能力,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。

杨静华委员:

守边固边必须稳边兴边

“守边固边须稳边兴边。建议采取措施,彻底解决边境地区人口流失问题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民进广西区委主委杨静华在提案中建议。

“长期以来,边境地区人民发挥‘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哨所,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’的作用,为边疆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。”杨静华通过对广西的部分边境调研后发现,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原因,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比较落后,边民收入少,教育、医疗、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与边民客观需求有较大差距,导致大量年轻边民外出务工,甚至选择举家搬迁,部分地区土地撂荒严重,婚嫁比例失调,基层组织力量有所弱化。“不少边境村屯存在‘有教室缺老师、有医院缺医生、有文化设施缺文化活动’的‘软件太软’现象。”

“对边境0公里至10公里行政村边民子女实行15年义务教育制改革试点,并给予寄宿和伙食补助。对在边境地区任教的教育工作者,设立边境地区专项工作补贴;加大边境地区医疗卫生扶持力度,在边境地区实施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。”杨静华提出。

杨静华建议对边境地区实行差别化土地政策。在距边境0公里—3公里范围内采取国土安全、稳边固边需求优先于耕地保护、林地保护的政策,对项目使用耕地、林地的审批权限下放到省一级,减免征地和恢复植被等相关费用;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边境民族地区造田造地,改善以农业为生的边民抵边生产条件,使一线边民能够拥有人均1亩左右的可耕种土地。

杜明燕委员:

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中心

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全国政协委员、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副市长杜明燕说,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新媒体传播影响的加大,地方文化馆的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需要,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。

她建议在全国5个自治区、30个自治州、120个自治县(旗)及1173个民族乡少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,每地建立一处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培训研学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、民风民俗礼仪文化再现、民族文化交流协作、旅游经济高质提升、文化自信有效提振等功能于一体的少数民族文化中心。

杜明燕表示,少数民族文化中心可以发挥五大功能:一是培训功能,针对不同年龄段少数民族人员,开设文化、语言传习班,以民族语言、民间文艺、民间故事、民歌等内容培养专门人才;二是注重非遗传承,可以让非遗传承人在拥有展示平台和场所的同时增强归属感,有效激励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,使之成为各民族非遗文化的火种保留地;三是集中展示再现,少数民族文化中心将成为民族语言、风俗礼仪、服饰、歌舞的集中展示地,同时也可作为开展文化交流、体育比赛、文艺汇演、书画展览、情感互动的平台和橱窗;四是可以促进对外交流,少数民族文化中心的建立,为文化交流带来无限生机;五是可以发展研学旅游,少数民族文化中心将会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多功能旅游景区,必然会成为开展研学旅游的最好去处,成为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新亮点和经济增长的支点。

多杰热旦委员:

西部大发展 需要补短板强弱项

在决胜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即将收官之际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》的出台,为未来西部中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,为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对此,全国政协委员、青海省政协主席多杰热旦建议:强化举措抓重点、补短板强弱项,形成大保护、大开放、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,合力书写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青海篇章。

多杰热旦认为,西部省份经济社会发展虽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,但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,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,现在又面临世界经济衰退和疫情的双重挑战。多杰热旦委员建议,深化重点领域改革,特别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、科技体制改革,推进信用体系建设,营造良好营商环境。

茸芭莘那委员:

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也要让世界看见

“当前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面临传播能力弱、流失速度快、产业基础薄等困难,建议加大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抢救性保护与宣传力度,提升国际能见度。”来自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家一级演员茸芭莘那提交了《关于加大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抢救性保护与宣传力度 提升国际能见度的提案》。

茸芭莘那这些年持续关注着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问题,2018年以来,她同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团队一起策划了“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”。该项工作主要围绕28个人口较少民族,通过田野工作筛选和确认采录对象,以录音录像的方式把他们的作品记录下来。2019年,这项计划正式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立项。

茸芭莘那介绍,口头传统是认识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钥匙,是研究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枢纽,是展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窗口。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和记忆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、口传心授等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的。

“越是民族的,越是世界的。”茸芭莘那说,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,既是少数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,也是中华民族文化“百花园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还在旅游开发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不仅独一无二,不可替代,而且一旦失传,不可再生。当前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面临一系列困难:一是传播能力弱,二是流失速度快,三是产业基础薄。

“建议加紧做好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典藏工作,提升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在国际上的能见度,把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少数民族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,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。”茸芭莘那建议,要加大口头传统典藏与文艺创作力度,搭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国际传播平台,设立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播专项资金,拓宽向国际社会展现人口较少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渠道。

据光明网 人民政协网

来源:民族时报

民族时报

民族家园 时代记忆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

展开全文

Tags: